源起與發展

在1957年,達碑立神父 (Father Enea Tapella, PIME) 從意大利來港服務,體會到當時智障及殘疾人士的生活苦況,遂與堂區內青年教友組織義工團體服務他們,為他們籌辦各式各樣的社交、康樂及宗教活動,協助他們融入社區。1977年3月下旬達神父在籌辦智障人士夏令營期間,遇上嚴重交通意外後不幸離世。

熱心人士為秉承達神父的遺志,持守關愛弱小的精神,積極發展康復服務。同年4月下旬,方叔華神父 (Father Giosuè G Bonzi, PIME) 得已故天主教教友林先生義務借出葵興住宅單位,毅然為七名生活在極惡劣環境下的嚴重智障成年女性開設小型家舍「友愛之家」(Father Tapella Home),為她們提供臨時家舍服務。

為使家舍服務得到持續發展,方神父聯同專業人士及義工於1977年8月成立扶康會,矢志服務更多智障成人及青年,並於翌年五月正式註冊。同年應社會福利署邀請,參與為期四年的先導計劃 (1978-1982),先後成立興華成人訓練中心及麗瑤成人訓練中心,成為首間專門為嚴重智障成人提供住宿及專業訓練服務的志願機構。1983年開始,本會獲得政府全面資助,繼續拓展更多適切的服務回應智障成人及其家人對不同服務的需要。1997年扶康會香港仔康復中心落成,同年擴展服務至精神康復範疇並設立首間中途宿舍,協助精神康復者重返社區。2001年1月,扶康會英文名稱The Society of Homes for the Handicapped正式易名為Fu Hong Society。

現時扶康會服務單位超過40個,一直致力扶育殘疾人士,讓他們獨立自顧,融入社會。秉承達碑立神父「關愛弱小」及「以求為導」的精神,我們先後創辦臨時住宿服務、家居訓練服務、熱線服務、護理院舍及日間訓練中心延展照顧服務,更積極開創多元化服務,包括為智障成人建立屬於自己的家 — 「扶康家庭」;開辦全港首間成年自閉症人士發展及支援中心「牽蝶中心」;推動全球性Best Buddies運動(「香港最佳老友」),發起社區人士與智障人士建立一對一友誼;拓展社區支援服務,舒緩照顧者的負擔,支援殘疾人士及其家庭。

回顧本會的歷史,「以求為導」一詞正正反映出本會在過去四十三年來對社會需求的重視:以實際行動回應殘疾人士的需要,以他們的需要作為服務發展的導向。展望未來,扶康會將繼續致力為殘疾人士提供多元化和更優質的服務。在體現「以求為導」的路上,扶康會十分需要各位繼續的支持和參與,共同努力,將服務持續發展,讓更多殘疾人士受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