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分享

活潑的盼望

悅智之家社工
孔繁榮先生
 

參與了扶康家長會一段時間,感到自己是與一群生命栽培者同行-他們便是承擔著上天給予他們使命、照顧智障家人的家屬。他們有著無比的勇氣向周圍的人表達對家人無條件的接納,他們有的會為家人爭取持續生活技能訓練、有的會陪同家人覆診或盡量安排家人回家渡假。但若可選擇,他們會否向上天說讓家人有一般人的智慧和能力?因為照顧智障家人,可以多花上幾倍的心力!或許老天爺會回答:「天生天養,你們又何需太憂心?至少,這不是一個懲罰!生命在我,做好栽培者的角色,便是你們一生的祝福!

祝福是誤會或是彼此欠缺默契,有些住院舍的家人仍要繼續坐輪椅;有些活躍的好不容易才讓他們安坐座位上⋯⋯且慢,坐輪椅或活躍有甚麼問題?這些代表失敗、比不上別人、或是不正常嗎?作為一個生命栽培者,實不應將自己的一套價值觀加諸別人身上。若這樣做,只會帶來無限的內疚和挫敗感。就好比栽種花卉,不是花遷就人,而是人遷就花。不然,劍蘭被栽種成菊花的模樣,便會怪怪的,栽種的人只怕吃力不討好!另方面,給予被栽培者潛能發展的空間、欣賞、肯定和保護,亦是生命栽培者需具備的條件。

當一位生命栽培者能懂得「放手」,他便會活得輕省。因他不會將「手上」的生命與別的生命比較,好像劍蘭與菊花,哪樣比較有價值,是由誰來定呢?若然豁達地不將被栽培者的生命看成在自己「手上」,反將智障家人的生命或生活照顧責任看成為自己管家(上天託管)的職份,照顧的回報不是金錢,而是自己的生命得到操練。那帶給自己及周圍的人豈不是一個祝福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