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識精神健康

精神健康就是保持均衡生活。家庭、朋友、工作、餘暇生活及正確的人生目標都是豐盛人生的五大支柱,任何環節出現問題,也會影響我們的精神健康。

促進精神健康的方法:

  • 個人方面 - 提升自信,建立個人目標,適合處理自己的情緒,注意健
    康,參與群體活動
  • 工作方面 - 要養成良好的工作態度,了解自己的長短處
  • 家庭方面 - 多溝通,關懷,體諒及聆聽家人的意見
  • 社會方面 - 關心社會,多參與社會事務


壓力:

壓力在現實生活中無法避免。適當的壓力很多時有激勵作用,能帶來新刺激,對應付困難有幫助。但太多的壓力反會令人憂慮和影響個人的身體和精神健康。

處理壓力的方法:

  • 找出壓力的來源
  • 將問題和解決方法寫下來,幫助自己分析
  • 按事情的重要性及優先次序逐步解決
  • 對人際關係和事物保持開放態度
  • 不要逃避問題
  • 向別人傾訴或找社工和醫生協助

 

什麼是精神病?

精神病包括所有會影響一個人精神狀態的疾病,是一種腦部功能不穩定的疾病。病人的情緒思想或行為會暫時或長期出現障礙,嚴重時更會改變病者的性格、行為、社交和人際關係。

 

為什麼會患上精神病?

  • 生理因素 - 腦部化學物質失調,腦部受損,毒物和酒精
  • 心理因素 - 個人性格和情緒
  • 環境因素 - 生活壓力,重大轉變,創傷或葯物作用
  • 遺傳因素 - 精神分裂症,躁狂抑鬱症等部份精神病有遺傳傾向

 

精神病的症狀

例如工作能力衰退,飲食及睡眠習慣失常,對家人和朋友的態度改變,思想異常,情緒有持續性及過度的焦慮、抑鬱、恐懼或困擾。嚴重時,病者可能會有怪異行為,例如喃喃自語,情緒難以控制,產生妄想和幻覺等症狀及可能會有自殺或暴力傾向。

 

誰會患上精神病?

任何人都有機會患上精神病。根據調查,在香港平均每五個人便有一個人有機會患上精神病。

 

常見的精神病種類:

1. 焦慮症:

此乃病者的精神及身體的焦慮反應,往往是無特別可理解的原因。
 

2. 抑鬱症:

此病的特徵為悲觀、缺乏自尊與信心、喜歡誇大自己的錯處、過度內疚、失去活力及不願做任何事、厭食、睡眠失調或有自殺念頭。
 

3. 躁狂抑鬱症:

躁狂時期會過度活躍、多話、自尊膨脹或對事物反應過敏。躁狂過後轉至抑鬱時期。在這時間行為態度剛巧與前者相反,部份人有時甚至有自殺傾向。
 

4. 精神分裂症:

病者思維聯想出現障礙、幻覺、情感紊亂、行為異常、部分病患者性格畏縮或孤僻。
 

 

精神病患者的康復設施

精神科醫院 / 門診部、長期護理院、中途宿舍、日間訓練中心、庇護工場、輔助就業計劃、康護服務及社交康樂中心。